2013/04/03 Wed 15:03:07 書名:金枝-巫術與宗教之研究 作者:詹姆斯‧喬治‧佛雷澤 出版社:大眾文藝出版社 據說是人類學聖經的《金枝》我終於花了一年把它看完,兩本加起來厚達五公分的著作,裡頭的內容相當豐富,但仍讓我感到有些不足;那些不足不是關於內容的論證,而是引用材料。從序言可知這套上下兩本的《金枝》是經過刪節的,原本的內容沒記錯的話(因為上集不在手邊)多達八本,要將八本的內容刪節濃縮只到兩本,就可想見作者刪除了多少內容。論證不能刪除,那是全書的核心,能刪的就剩引用材料了。許多材料作者將其濃縮只剩精華之處,或是乾脆就不提只說有這件事,引用了也不會說是從哪本書、那個人的抄筆,引用也非直接引用,而是轉述成自己的摘要,這讓後人在使用這本書時會有很大的困擾,因為這本書只能算是二手材料,作者卻沒有提供能找到一手材料的方法,個人覺得這是此書最大的可惜之處。 而這本會被喻為聖經,便在於他所使用的方法、材料的引用與論點的權威性。朋友曾說過,佛雷澤為「圖書館學者」,在於他大量的閱讀蒐集材料,他並非直接到當地部族瞭解風俗習慣,而是坐在圖書館將前人的直接觀察加以分析,找尋相似之處,並提出合理的論點解釋。說起來很輕鬆容易,但真的翻開這本書後就會查覺作者所閱讀的材料可能超過一個圖書館所能負荷的,來自全世界各地,從古至今的風俗民情,上千萬個部族或地區,曾經或是現在仍在進行的祭典儀式,作者抽絲剝繭加以分析,不單只看外表的儀式,非常仔細而小心地想找出儀式背後的每個意義,之後再加以彙整,歸納儀式產生的原因。作者在書中提出一個很重要的觀點:我們不能站在現在去思考過去,那只會讓我們陷入困境和荒唐之中;應該要站在過去思考,在科學文明出現之前,在瞭解事物因果關係之前,原始人是如何從他眼睛看到的去推導可能發生的,並在其中加以聯結。 寫過論文的應該都會知道,當我們定出一個題目後,會先對題目進行定義,再加以分析討論。這本書也是一樣,不過他選的不是一段句子、一個題目,而是一篇古代遺流下來的習俗故事。這就增加了作者的難度,因為他必須先把整個故事裡的事物釐清並定義,整本書裡大約2/3都在做這件事,最後才分析這則故事(儀式)的起源和目的。感覺只是在討論一個故事,但書中把世界各地一整年的習俗祭典都提到了,而且不單限於某個時間、地區、族群、部落、生活型態,我雖然被地區和部落搞得頭昏腦脹分不清到底誰是誰誰在哪,但裡頭豐富龐大的資料還是讓我看得很高興。好玩的是,作者引用極少關於中國的習俗,但總能在他論述其他地區習慣時找到相似的影子,這又回到作者所提的:雖然地域不同,但原始人的想法是極為相似與純真的。 以現代人的角度看這本書可以看到很多荒唐有趣的事情,但這不是鄙視嘲笑,而是該有更寬廣的胸襟看待不同的部族文化,尊重並理解他們的想法和生活,不過這套書真的太過厚重了(趴地)
金枝即時噗 http://www.plurk.com/p/id2s3t http://www.plurk.com/p/idghsk http://www.plurk.com/p/idyl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