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衝著編劇是東野圭吾抓下來看的。
電影一開始就相當的緊湊,用兄弟倆的回信開始,開啟了哥哥為了家中生活費,而意外強盜殺人,被判無期徒刑;弟弟也因有個殺人犯的哥哥,而在生活上被多方阻擾。
慢慢地弟弟的生活上了軌道,前輩的支持讓他決定往演藝之路走去,也減少和哥哥的通信;雖然事業成功了,但哥哥的是一直都是弟弟背後的陰影,每封哥哥寄來的信都帶著沉重的壓力;尤其當弟弟和情人的家長見面時,哥哥成了說不出口的幽靈人物,卻依舊被對方家長否定,但這只是悲劇的開始。
事務所的留言板上被留有哥哥的事,硬是把弟弟的傷疤給揭開,不留情面不留餘地的話語;被迫離開自己喜愛的相聲,想要向女友告白卻被人搶先一步說出真相;好不容易女友願意聽他說話, 卻正巧碰到搶劫傷了女友;究竟是誰的錯?因連續打擊而崩潰的弟弟,反覆地低喃著。
重新開始的弟弟打算遺忘哥哥,卻碰到公司遭竊盜,想要遺忘卻被別人記得牢牢的,最後幫助弟弟的,卻是一開始被遞地拒絕得人;而且被發現他還替第第繼續和哥哥連絡,憤怒之下的弟弟忘了道謝,而是撕掉哥哥寄來的信;為了撿那些四散的信,在車道上不顧危險,也讓弟弟終於了解,親情是無法割捨的,最愛自己的人一直都待在自己身邊。
以為故事就到此為止,公主與王子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嗎? 如果有這麼簡單就好了。要遺忘不是件簡單的事。大人們可以堅強地面對,但連小孩都還不知道什麼是殺人犯的時候,就得面對社會的歧見與排斥,這樣算什麼?為了家人為了孩子而放棄哥哥的弟弟,寫了最後一封信,告訴哥哥這些年來他因為那件不可饒恕的事,所面對的困難與挫折,請哥哥不要再寫信;也到受害者家屬那邊,請求原諒,才知道哥哥其實都一直寫信懺悔著,直到弟弟的那封信才讓哥哥覺醒,就算事情已經過了,對受害者、對加害者的家屬而言,傷害永遠是持續的,除非自己放下。
最後,弟弟藉著慰勞受刑人的機會,到了哥哥所在的地方監獄,在那裡,在不算小的舞臺上,他向哥哥表述著,就算哥哥很令人討厭,像垃圾一樣的存在,對他而言,他就是哥哥,是永遠無法割捨放棄的人。
這部片很長,兩個小時,我覺得最可怕的地方,是在描述人類黑暗自私的一面;其中有段話,雖然我覺得很糟,但也很現實。
「無論什麼人,都想遠離犯罪,排斥接近最的這種行為也是及其正常的,正當的自我保護本能吧!」 「不是光自己進了監獄事情就結束了,如今你所受的苦也是你哥哥留下來的罪。」
我討厭這種說法是因為它把責任都歸給了加害者,雖然知道這是實情,但也未免太過一廂情願了吧!
很久沒看這麼緊湊又不讓人覺得疲累的電影了,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