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18 Wed 21:18:42
人類總共有兩個叛逆時期 其中一個比較廣為人知的 就是在青春期性別認同與自我認同時所產生的衝突 也就是家庭裁判所所輔導的年輕孩子們 令一個時期較鮮為人知 是在大約三歲時,學會「我」,強烈地想表達自己的意見 我想,陣內一定還在叛逆期裡,而且是後者的那個階段 五篇小故事,其實我覺得推理味不重 但可能伊絕N是被定為「推理小說家」 所以他寫的文章自然成了「推理小說」 說社會性嘛...也不濃厚 有沾到,但感覺不出勸世或點醒的句子 但其中有不少特殊獨斷的見解 像是對child和children的解釋 沒有一個人和另一個人是一樣的,當被這麼說時也會絕對不高興 但表現出的行為都是一樣的,所以都一樣的只要「敷衍一下」就好了 感覺這本書是用「陣內的獨特性」撐起全文 單只看推理部分會顯得單薄無味 若少了陣內如孩子般的個性也無法將所有線索串起 雖然他不是主角,卻不得不把目光放在他身上 陣內,這個貫穿聯繫全書的人物 對不起恕我無法用「主角」來稱呼他 至少在我眼中不覺得他是處在主角的地位 除了貫穿全書之外,他也是充滿爭議的一個人 他的行為、他的想法 若是一個三歲小孩或許大家都能接受 可是書中他是個廿三/卅二歲的大人 所以我無法接受Orz 或許他真的是無心的,可是身為他的「友人」還是會感到羞愧不想相認 陣內個我的形象感就像指著國王說「他沒有穿衣服」的孩子 另一個重要角色就是永瀨了 每次看到他登場我的腦海就浮現藤木直人的樣子Orz 靠著聽覺而活,也用聽覺接觸到被隱藏在表面下的真心 說白了,也是藉用「聽覺」看穿了很多我們沒注意到的線索 永瀨不是偵探,但他比常人更強的敏銳性讓人覺得他很神奇 優子的形象感跟野鴨中的女主角(對不起我忘記他名字了)重疊了Orz 是我的問題嗎?~"~ 說真的,比起這本,我還是比較喜歡《重力小丑》 但也漸漸抓住伊答漲瘚妣榆璊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