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世珣編 出版社:故宮博物院

2019/5/30 同樣事物能有多面看法,對於中醫古籍我早以習慣用中醫學眼光看待,近年也學著瞭解其歷史社會意義,而這本書/展覽則是全新的眼光——以文物的角度——來分析,又是種完全不同的角度 在買這本時我確實有猶豫過:這本能和其他中醫史書籍差多少?有足夠中醫史知識的情況下這本到底能給我什麼?然而在翻了幾頁,察覺內容是我所知、但不同分析法時,毫不猶豫掏錢買了。 對於中醫的演變、分類、分科早早賢熟在心,其在不同朝代當時的社會背景意義也多少有底,但,這本是配合展覽的導覽手冊,而故宮所展的以內閣秘本為主,這本便是以這些秘本重新展示證明我所知所學,又因展品是秘本,有不少以前沒注意、沒看過的內容被提出,進而生出新的看法,深感收獲極多 本書章名都很有學問,轉成白話現代用於就是:發育學、身體觀、疾病、診斷、藥物、宗教治療、養生、政策,除了發育以外其他應該都很好理解吧XD 發育篇章最印象就是男子受孕這篇,畢竟研究多少會避開怪力亂神玄學巫術這塊,太難解釋了,但這畢竟是文物展,放點特殊、不一定有科學解的東西也很正常,看的時候當然會覺得有趣,還附上白話解釋,雖然不能確定其理論依據,但不得不說就是有趣啊XD 身體觀是很直觀的圖像,人體圖的比較,不探討其理論,也不提傳承依據,而是很直白地放出展者覺得有趣的,像是將道教三丹、三關、三屍七蟲賦予形體,或是中醫認為的華蓋肺、七葉肝。另個值得提的是故宮秘藏有不少是日本回來的鈔本,在此書裡沒提到但展品中有展示的、受過《解體新書》影響的現實風人體,沒放進書裡真有點可惜 疾病和診斷我就毛起來了,畢竟裡頭涉及太多中醫學相關的理論,而作者的理解仍太平淺,像是作者說《傷寒論》的診斷法有八綱、六經,溫病與傷寒是對立之類,不能說錯誤但有毛點可以挑的部分,但回到文物介紹的話,這兩部分能提到的文物說多是多,但多是綜合類書籍,這邊可放其他地方也可以,要如何取捨很考驗展者 也因為能放的書太多,其中擺的不少是以前沒讀過的古籍,多少讓人有點好奇心想深入 藥物因為經典的太經典,所以放的多少那些經典必知的,還有不少以前有聽過但從未看過實體的,可惜的是沒有《本草品匯精要》,那本真實綺麗漂亮,故宮怎麼可以沒有呢!好可惜!! 宗教治療似乎很難真把宗教切開,尤其文物。與其說想展示宗教醫療,感覺更像是宗教的文物展,只是跟醫療沾邊,像是泥金版的《藥師經》,上供四物藥、香、穀、寶抄本的前三本,反而沒有醫學角度看的宗教醫學來的有趣 養生這塊涉獵不深,因為在學院派中這部分被切割給氣功推拿那邊了,而展品裡感覺特別注重導引體操上,其實在醫學角度還有很多很有趣的東西,像是五音功法,或許因為抄寫太分散難以完整展示吧,可惜 政策的部分在以前學的醫學史上只是點綴提到不多,而在文物展中注重的在那些例律、器具上,也沒提到太多。這部分想透徹可能還得靠歷史社會文化的角度吧 我覺得這本很能跟真柳誠老師的研究共同並看。真柳老師將故宮的醫學類古籍》都做了詳細的文獻版本研究,而這本補充了那些不列入子部醫書、卻跟醫學相關的書籍,也是從醫學角度研究的人容易缺漏忽視的地方,如同我買這本書最大的原因就是拾遺,我覺得光這點這本就值八百元 這本也算工具書,只是以不同角度檢視那些涉及醫學相關的書籍,補充醫學不足的地方,雖然不過詳細,但站在「介紹」的角度上貢獻良多

買過最薄又最貴的書,花了我大概30秒的思考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