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11 Sat 20:09:23     書名:沒有我們的世界 The World Without Us     作者: 艾倫.魏斯曼 Alan Weisman     出版社: 木馬文化 這其實是一本很有趣的書 雖然在書腰上寫著地科老師推薦 但我覺得所有三類組學生都該看一看的

全書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紹人類出現之前的世界 包括森林、草原、以及誕育人類的搖籃─非洲大陸 第二部分則是介紹:我們製造了什麼 當然會以塑膠製品最多,並在其中講述推測那些東西可能對世界的影響 第三部分則是我們改變了什麼 其中提到幾個因種種原因(如戰爭、輻射警戒區)而被人們隔絕遺忘的世界 是如何再度復甦成為各種生物(除了人類)的天堂 牠們是如何經過自生演化以抵擋外界環境的惡變 最後一部分則是:我們留下什麼 智人種短短幾萬年的存在所遺留下來的可能不會消失,除非宇宙毀滅

記得之前我有提過,看這篇的時候很像在看discover的介紹 非常有訪談味的寫法,將外界的環境及訪談者的動作寫得栩栩如生 也因為像訪談,所提到用到的知識都相當淺顯易懂 所用的譬喻也相當貼切簡單,卻深刻地描述了各項理論說法 雖然提到大量的知識,卻不讓人感到枯燥乏味 藉著不時插入敘述者的動作或是一旁的景象 讓文字鮮活,理論也不再死板 講到這我不得不稱讚譯者─劉泗翰 他是第一個會令我注意到並覺得很厲害的譯者 文字整握靈活,使用的成語自然貼切,讓人忘了其實這是一本翻譯書 對於專業的名詞也翻譯的相當到位 在在顯示譯者的用心與淵博的知識

可能是因為這本所討論的議題 在看書的時候不自覺地會想著未來如何如何 像是看到塑料那部分時提 就算是會分解的塑膠袋還是有細小的塑料合成微粒不會消失 而這些微粒會被濾食動物吃下噎死 又在被體型更大的生物吃掉,消費者頂端的當然就是我們人類了 可怕的是,那些塑膠微粒又會吸附有毒物質如DDT之類的東西 累積下來最大的受害者還是人類自己 這麼想著就不想生孩子危害下代

但在看到南北韓交界處因無人煙而成為世界最後一塊淨土天堂 或是車諾比瓦事件後被封鎖的城鎮中生機盎然 又會因生命總能自行找到出口而感動 然後對人類的自私自大感到羞愧 而之中最讓我感到可悲可嘆的是 明明知道這樣是不好、不對、會危害自然、危害其他生命 卻離不開這些東西,像是塑料,像是使用石化油料的交通工具

因為情緒太過複雜眾多 最終還是無法有一個明確的傾向表示這本書給我的感覺 我只能說這真的是一本很好的書,極力推薦給高中生看

以下是有趣的句子 人類族群彼此仇視謀殺的原因,不比黑星星的種族屠殺來得複雜難解。 我們人類一直假裝自己的文化法規禮教已經超越了這樣的動物本能,不過到頭來卻是表裡不一的徒然。(p120) 一息尚存的地球正在發高燒,而我們正是病毒。(p206) 如果沒有仇恨與敵意保持這個區域(指南北韓的38度)淨空,這些鳥類(包括象徵吉祥與和平的單頂鶴)很可能就臨絕種的危機。(p228) 因為他們從很早之前就住在這裡(指車諾比瓦鎮),想要歸巢,不管有沒有受到玷污,這裡仍然是他們心目中無可取代的寶貝,甚至冒著縮短壽命的危險也在所不惜。 這裡是他們的家。(p266) 考古不是為了挖掘金光閃閃的寶物,而是為了理解歷史的脈絡。我們都是歷史脈絡的一部分。(p275) 人類殺死一億隻鯊魚,但鯊魚可能只攻擊十五個人。這真是一場不公平的比賽。(p323) 像我們這樣的物種,既有創造力,而且又聰明,這點或許還有爭議,應該可以想出什麼方法來維持這樣的平衡。我們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但是我還沒有放棄人類。……就算我們真的沒有辦法,這個星球既然可以從二疊紀的大滅絕中復原,當然也可以從人類的破壞中恢復元氣。(p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