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07 Tue 05:43:04     書名:武士刀與柳葉刀-日本西洋醫學的形成與擴散     作者:劉永士     出版社:臺大出版中心   看大陸學者的論文跟臺灣學者的論文最大的差別大概就在表述的方式,前者很刻板死硬,像是老夫子講學,有時舉證引例太多而讓人感到煩瑣囉嗦的地步;後者則筆調輕鬆詼諧,與其說在看論文,反到有在看故事的味道。

本書雖然是在講西洋醫學在日本的形成與擴散,但在「形成」之前的背景卻不容忽視,在當時,被儒家滲透的武士精神與家門的概念,在西洋醫學傳入之後轉型成「醫閥」的存在,作者循序漸進,從緒章的定義、武士刀轉為柳葉刀的過程、家族門風的持續和演化、醫閥的存在和其影響,最後除了總結外還帶了點對台灣早期醫界的影響。   受到儒家影響並被日本自身民族性而轉化成的「家」概念,衍生的後續非常有在看小說的感覺,在漫畫中看過的世家子弟、家族為醫的情節,在這本書中都提到了,為了維持家族聲望與繁榮的精英教育,也是推動日本西洋醫學發展的動力,更成為日後醫閥對立的關鍵,導致醫學精英的出走施惠於殖民屬地的過程,感覺多加點料就可以寫出不錯的長篇小說;其中緒方家族與北里柴三郎的瑜亮情節、鼠疫桿菌的發現過成,更是讓我看得津津有味,除了北里柴三郎這位有名的醫學家外,志賀潔、葉爾辛、科霍等等,以前只在微生物課本上菌種名會出現姓氏都在書中成了真實人物,看得非常興奮啊!不過這種興奮感可能非醫學類沒學過微生物的人無法體會XD

雖然多是以看八卦的心態看完這本書的,但在之中也更了解日本人對於家門的堅持來自何處,也才了解那些彷彿經過優生計畫下的精英們所背負的家族使命,其實看到最後我反而升起一股疑惑,同樣也有著「師者如父」這樣儒家思想的中國,為何獨獨日本的這股風氣會讓人感到特殊,甚至冠以「武士刀」這種隱喻?作者書中提出的「中國社會傾向升官發財光宗耀祖,而日本希望是能在專業中出穎拔萃」似乎已經替我們解釋了。

補個即時噗 http://www.plurk.com/p/ijqvj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