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31 Thu 17:53:26
跟上面那本《差異、困惑與選擇》是同作者。上本主要從根本上探討中西方醫學的差異,從思維文化上的差異論述為何中西方醫學最後會分道揚鑣。而這本《走出巫術叢林的中醫》則是更針對中國古代聖人,如何從巫術天啟走向哲學思維。它比《差》書更往前邁一步,越過軸心時期,回到蒙頓未知的野人世界,試著從出土文物與人類學對原始部族的研究,思索遙古的人群是如何認識世界,如何從他們的認識裡發展醫學理論與醫學技術。
這本書的前半相當有意思,因為著重在巫術到理論思維的形成,這部分少有著述論及,像是:為何是先有經絡後出現穴位?作者在書中解釋起因乃是早期巫師冥想感應時查覺氣運行的走向,沿線投射在體表上,遂成為經絡。雖然只是猜測,但具有說服力,也解釋了為何馬王堆出土的《足臂陰陽十一灸經》為何只有經而無穴。
不過這本書有個極大的問題在於:太過側重中醫與巫術的關係,於是什麼東西都可跟巫扯上關係。真論中國古代哲學皆是從巫衍轉而來的,承繼古代哲學思維演化出的醫學更難脫巫韻,作者硬是要追根溯源說此理論來自巫術,而忽略過程的實踐經驗,有讓反中醫者有據指責鞭笞之嫌。且作者為了強調古代醫家的巫韻思想,解釋推論的過程亦有牽強附會之感。
上月跟一位老師提起我正在看這本書的時候,那位老師一臉不屑地說:「從書名就可以看出作者根本沒有搞懂中醫是什麼‧中醫怎麼可能走出巫術的思維呢?」那時我正看到前半,還無法理解老師這番話的意思,但看到後半時,這位老師的話便不斷在我腦中響起。中醫無法否認其根源於巫,更不可能「走出」巫術思維;屏除巫術,便是全盤否定中醫理論,就不會存在「中醫」了。